河南陈为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
当前位置: 首页>课程介绍>

膏药的概述

发布者:陈为章官网 发布时间:2020-04-08

膏药,是中药五大剂型——丸、散、膏、丹、汤之一。膏,顾名思义,就是粘稠之物。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、半固体、半流体的一类剂型。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(也有不用基质的)。缪希雍《炮炙大法》说:“膏者,熬成稠膏也”;龚云林《寿世保元》:“膏者胶也”;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。

用膏药外敷治疗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早在原始社会,人类的祖先就发现用某些植物的树叶、树皮或草茎之类来贴敷伤口或疼痛部位,可以减轻疼痛或止血,甚至能加速创伤的愈合,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产生了贴敷疗法。在《山海经》中就记载了羯羊脂,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,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;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述了“豕膏”,“痈发于嗌中……合豕膏,冷食,三日而已。……涂以豕膏,六日已。”《内经至真要大论》:“摩之、浴之、薄之、劫之、开之、发之,适事为度。”其中所指的“摩之、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”。在马王堆出土的帛方《五十二病方》现存283方中,就有用于贴敷的方剂,这也是贴敷疗法的最早文字史料。在我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难经》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疗疾的记载,《内经》中记载了一种猪脂膏之类的软膏,称之为“豕膏”,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,。南北朝时称膏剂为“膏方”或“薄”。唐代也有“摩膏”的称谓。明清时代将唐代的“煎”改称为“膏滋”或“膏”,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。这样,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,不但治外病用膏,治内病也用膏。清吴师机《理沦骈文》,对膏剂的方药、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,并创造出了白膏药、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。随着透皮给药系统(TDDS)的研究迅速发展,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。

膏药的性能、气味、厚薄、归经及药理作用,直接影响着治病的效果,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相对应的药物组成配方。正因为贴膏疗法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,所以至今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。

贴膏疗法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,它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、主治与归经的原则,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,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,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。

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,而制作膏剂的药物中大多气味俱厚,再加入辛香走串的引经药物,通过渗透入皮肤,内传经络、气血、脏腑,起到调气血,通经络,散寒湿,消肿痛等作用。由于贴膏治病,操作简单,取材方便,费用低廉,安全无痛苦,因而最易被人们所接受,加之贴膏治病范围广泛,早已成为人们最易接受的治疗方法,特别是常患颈、肩、腰、膝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人,对膏药更是情有独钟。


0.073237s